房天下 >资讯中心 >公司 > 正文

房企饮鸩止渴 信托狼吞劣质开发贷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1-17 09:04

[摘要] 1月11日,名流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名流置业”)发公告称,鉴于其子公司名流置业武汉有限公 司(下称“名流武汉”)在湖北银行办理的8000万元借款将于1月17日到期。


劣质开发贷正在由银行体系向由信托等构成的“影子银行体系”转移。

1月11日,名流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名流置业”)发公告称,鉴于其子公司名流置业武汉有限公司(下称“名流武汉”)在湖北银行办理的8000万元借款将于1月17日到期,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华融资产”)将收购这笔债权,并将债务重组到名流置业另一子公司武汉名流地产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地产”)名下;华融资产将获得每年15%的重组,以及名流置业持有的“名流未来大厦”14层南侧997.77平方米写字楼及武汉地产60%的股权作为质押。

同日,名流置业又发公告称,为筹集“名流公馆——印象”项目的开发建设资金,该公司以名流武汉24.90%股权及其对名流武汉6亿元债权的代价,通过四川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四川信托”)融资12亿元,有关信托计划综合成本为每年15%,存续期满18个月时可选择一次性偿还本息后结束。

《财经日报》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海南珠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珠江”)、深圳市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国商”)、上海世贸控股有限公司等上市或非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曾通过信托贷款方式,“赎买”即将到期的银行借款。

房企是不是在饮鸩止渴?信托是不是在火中取栗?抑或是有别于银行体系的风控标准,让信托在银行不敢涉足之地看到了利润之光?

房企“割肉”融资

相比银行贷款,信托几乎可以说是“高利贷”。

名流置业董事会办公室人士向本报承认,债务重组和信托融资的成本都在每年15%左右,比向银行借款的成本几乎高出一半。

ST珠江和*ST国商的信托贷款成本也与此相近。2012年9月28日,ST珠江通过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信托”)融资2.5亿元,其中1.1亿元用于其子公司三亚万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向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偿还借款,其余资金用于万嘉戴斯酒店的装修。这笔信托贷款的年利率高达16.07%。

2010年7月,*ST国商通过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融资13亿元,其中3.75亿元用于偿还建设银行贷款。2012年3月,*ST国商又通过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安信托”)融资12亿元,其中7亿元用于偿还建设银行前期贷款。这两笔信托贷款的年利率分别为15%和10.6%。

“受房地产调控影响,银行渠道融资非常困难。但为了筹集资金,公司只能这样做。”上述名流置业人士称。

按上述利率计算,*ST国商在渤海信托的13亿元贷款年息高达1.95亿元,在平安信托的12亿元贷款年息亦达1.272亿元;ST珠江须向重庆信托付息超过7600万元;名流置业的贷款如存续两年,则需向四川信托付息1.8亿元。

同高昂的融资成本相比,这些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见佳。去年前三个季度,名流置业净利润仅为8192万元,而ST珠江则亏损近8000万元。

名流置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去年信托融资共计25亿元以上。*ST国商的情况更为不堪,由于资金极其紧张,该公司已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甚至导致中小股东与大股东郑康豪之间的直接对抗。

信托:心里有底

面对风险较高的部分劣质房地产开发贷款,银行和信托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风险偏好。

虽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转暖,2012年全年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总体呈温和放大趋势,但这并不妨碍银行对一些资质较差的开发商收紧银根。

此前,深圳多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均表示,在贷款余额存量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贷的态度将更趋谨慎,监管层也三令五申,强调警惕房地产开发贷风险。

银行急着扔出来的“烫手山芋”,信托公司为什么还敢接手?

事实上,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也处于集中爆发的前夜,业内的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就刚刚遭遇了借款人“绝当”、抵押房地产项目流拍的双重尴尬。对名流武汉等财务状况困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依然敢于放贷,难道信托公司都是“不怕死”的?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名流武汉营收为0,净利润为-788.18万元;资产总额为146984.90万元,负债总额为58043.68万元,负债率约为40%。

名流置业自身亦资金紧缺。截至去年三季度,其总资产为128亿元,净资产为53.2亿元,资产负债率约60%。营收为104亿元,同比下降17.4%,净利润8192万元,同比下降14.91%。去年三季度其单季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大幅下降43.88%、58.01%。

ST珠江2011年、2012年前三季度连续亏损,截至2012年三季末,其资产负债率超过80%。

不过,这样的财务数据在信托业看来不算恐怖。北京一名信托公司人士对本报称,房产企业负债率高属正常现象。按照通行做法,进行信托融资时,除了担保,信托公司还会要求融资方提供抵质押物,融资额通常在抵质押物估值的五成以下。而且房产行业属重资产行业,发生兑付风险时,可以变卖抵押物。

某第三方理财机构信托研究人士也认为,信托项目的风险,主要是在前期,如果前期风控把控较好,后期风险一般较小。就房地产行业而言,较好的现房,变现相对容易。即便抵押物难以变现,担保方也必须承担兑付责任,因此降低了兑付风险。

“如果抵押物不充足或没有抵押物,信托公司一般不会去做。总的来说,信托公司愿意这么干,是因为觉得风险不是很大。”前述北京信托公司人士说。

延伸阅读:

唐山:1月上半月楼市上演开门红 成交上涨4.29%

2013年1月16日唐山商品房成交157套 路北区成交37套

【公告】唐山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国有土地使用权被依法收回

美女自拍1室1厅 网友惊叹人美屋更美(图)

沪上某开发商称,房地产开发贷额度增长只是个概念,即使有额度银行也未必给资金。

2012年中国楼市在一片反弹声中收官,部分银行对于房企2013年的开发贷申请已有绑迹象。

1月16日,部分股份制银行人士称,有意增加2013年的房地产开发贷额度。更多受访银行人士的普遍说法则是,眼下尚未接到总行的信贷政策,但银行对于房企的态度确有微妙变化。

某专业财经媒体昨日援引某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的表述称,“我们已调整2013年向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政策,从过去压缩房地产贷款调整为支持政策,我行的房地产贷款增速将至少与银行整个贷款增速保持同步。”

这一表态被视为部分银行在2013年房贷政策微调的一个信号。

某国内龙头房企相关负责人昨日称,银行对于房企的态度的确有所好转。这和房地产市场回暖不无关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依然十分谨慎。该公司去年申请的几笔开发贷款,至今还没有获批。银行开发贷款松动,总体还停留在感觉上。

部分股份制银行开始“积极开发房企客户”

从早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流露出松绑开发贷意愿的股份制银行不在少数。

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昨日介绍,近期银行内部对房地产企业开始出现一些改变,比如会积极联系和开发一些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客户,具体业务怎么做,还要看总行的政策以及企业的资质。

这已有别于2012年初。据该负责人称,2012年初,除了个别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几乎压缩了所有房地产企业客户的授信额度。对于新增的开发贷款,也一律不接受。

另一股份制银行大客户部人士的表述更为直接,“今年给开发贷的额度,肯定比2012年要多。”

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人士则透露,今年的开发贷利率会有所下降,投放额度会增加,还会扩容可获得贷款的优质房企名单。

银监会在2010年便着力推行开发贷“名单制”管理,简单理解,就是只有名单内的房地产企业才能获得开发贷款,因此也被业内称为开发贷的“白名单”。

据了解,各家银行的开发贷白名单并不一致,通过对业内公认的房地产行业前五十强进行筛选,结合各家银行原本合作比较密切的优质客户所拟定的名单,一般都在50-60家。

去年年初,受贷款额度和调控政策影响,多家银行开发贷款利率“坐地起价”,定价较基准利率上浮从10%~30%不等。

国有大行瞄上城镇化

眼下已明确新增开发贷额度的银行并不多。

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称,银行对开发企业的态度的确有了微妙的变化,但尚未落实到行动。

一南方股份制银行分行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还未接到总行信贷政策,针对开发贷的审慎投放态度尚未发生变化。

在开发贷的投放上,国有大行由于规模大,因此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

一国有大行公司业务部的负责人昨日称,目前该行对开发贷的投放与去年一致,无论在规模还是审批上都未有放松,“这一块,国家的政策还是卡得很紧。”

但另一国有大行某分行负责人的说法则是,“总行今年的政策还在研究,我们会在保持去年规模的基础上,对商业地产项目择优投放。”

据该负责人称,该行在去年新增投放的开发贷款规模就很大,主要投向保障房,商业地产的投放规模是减少的,今年来看依然会保持投放规模。

但他也强调,该行针对可获得商业项目开发贷的优质房企“白名单”目前还未扩容,也未接到总行进一步放松的信号。

此外,多位受访国有大行人士承认,看好今年城镇化建设可能带来的潜在融资需求,商业银行或许在此领域投放可观的信贷规模。

工行一分支机构负责人透露,今年城镇化的贷款可能会适度放开。

另一国有大行人士亦称,“总行正在研发支持城镇化的产品。”

“这一块我们还在研究,但肯定不能和开发贷直接画等号。”一国有大行人士强调,城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房地产开发贷。

“开发贷总体供小于求”

受访开发商的感受也是,银行眼下对开发贷仍然谨慎。

据某国内龙头房企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企业的扩张需要,每年都有一定新增贷款的需求,也有多家大型银行会给出不同的授信额度。但授信额度只是一纸契约,如果开发项目要动用贷款,则要在土地款支付完毕、四证齐全之后,向银行申请。在这个环节,银行往往卡得很严,特别是去年,许多新增贷款都迟迟得不到审批。因此,最终申请到的(开发贷)额度远远小于授信额度。

沪上另一家大型房企高管亦称,房地产开发贷额度增长只是一个概念,有额度未必等于给资金。

“银行在额度充足的情况下,还要衡量企业的多项指标。以申请开发贷款为例,要衡量企业自有资金是否充足,开发规模多少,以及融资的项目的资质,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还款能力。”这位高管说。

某港资开发企业负责人对此感同身受。

他昨日介绍,去年底他所在公司拿了几幅地理位置优质的地块,之后合作银行就主动找到他们,询问是否要申请开发贷款,“有了优质的项目,申请到贷款的时间也会短很多。”

某国企开发商直言,对开发贷款额度上调并不过于乐观。“为了防止热钱过多流入到开发企业,银行不会大幅提升开发贷款额度。开发贷款总体处于供小于求的情况。”

中小房企融资难

银行对不同规模的房企态度也各异。

“银行更倾向于资金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境遇并不容乐观。”上述港资开发企业负责人说。

某中型房企相关负责人昨日即称,由于没有新增项目,该公司已经很久没申请到新的贷款;要求续贷的项目,也一直没得到获批。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转向融资成本更高的信托,甚至于高利贷。

某国有房企营销负责人坦言,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远低于大型企业,在得不到低成本的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十分紧张。

据他讲述,去年不少房地产企业四处借钱,有的企业甚至把股权也拿出来质押。个别资金宽裕的房地产企业,会把一部分资金拆借给这些中小企业,要求的资金回报甚至高于信托。即使如此,小房企能融得的资金依然是杯水车薪。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分析,今年中国的融资总量将上升,在这个判断下,无论银行是否主动上调开发贷款额度,直接或间接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会较去年有所增加。但银行倾向于优质的大型企业,此举无疑将再次推高行业的集中度。另一方面,流入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也可能推动房价的反弹。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说,即便开发贷额度上升,受益较大的也是资质较好的大型企业。资金的倾斜,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行业两极分化。

据他介绍,去年年中,随着资金状况好转,不少房企希望扩张而向银行提出融资。比如某家境外上市的房企,希望申请一笔贷款帮助其并购上海的多处物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唐山站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